《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而在体医融合指导下的科学运动是促进学龄前儿童良好发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儿童体适能】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与学龄前期的身体活动不足,尤其是与那些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与强度方可产生健康效益的运动不足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合理运动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的专家共识版。本指南适用于学龄前(3~6岁)健康儿童,所推荐的意见涉及其每日各种身体活动,其中以运动为重点,以期为广大儿童家长、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和幼儿园教师等提出有益、科学的运动推荐与指导,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儿童养育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儿童体适能】
《指南》对学龄前儿童运动提出具体时间推荐:“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儿童体适能】
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并特别强调“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
而对于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
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儿童体适能】